不标“广告”、标题夸大其辞、擅用新闻报道截图包装…记者近来调查发现,多家商业资讯App违法刊登广告,乃至充斥大量假冒产品。记者点击某资讯App广告,跳转至境外售表网站,所售“顶级名表”都是高仿货!可是投诉后,广告仍然存在。(央视)
比较于传统的广告形态,最近几年的勃兴的信息流广告,其内部审阅和外部监管,无疑都要单薄得多。曩昔一般来说,电视、门户网站等前言,都会对承接的广告进行大致的“本质检查”,比如说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广告法等等。可是,在各类APP的封闭生态内,虚伪广告却是大行其道、无孔不入,某些渠道堪称是毫不设防。
信息流广告之所以泥沙俱下,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其游戏规则的根本性缺点导致的。众所周知的是,流量渠道对于各类广告几乎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广告投进、下单、发布都是经过线上完结,其间绝大部分环节都是体系程序自动处理,人工介入、严肃检查的部分极少。这与以前的前言广告形式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传统形式下,所谓“代理商”“长时间合作伙伴”等人物,意味着信誉背书,以及广告内容大致在基本的底线之上。
传统广告生态内,广告主一般都是正规化、规模化的企业商家。可是,信息流广告的投进者则是鱼龙混杂,一个网店、微商,乃至是小团伙、个人都可以发布广告,其营销的产品或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真假难辨。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商业资讯APP内容真实性姑且无法保证,广告的真实性当然更是无从谈起了。无限逐利、赚快钱的冲动下,广告所支撑的现金奶牛,对于渠道运营方来说,是致命引诱。
从根本上管理资讯App的广告乱象,有必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律框架进行体系化重构。相较于其海量发布的广告数量,公共监管怎么完成充分覆盖,怎么完善发现、检举、反应机制,怎样明确后续的追责和赔付义务,这些都是亟待给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