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重要力量。云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数字和计算支柱,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并超越商业、经济的范畴,被裹挟进入国际安全竞争中。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云计算现在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另一个领域,谁提供了世界数字通信基础设施和服务,谁就将重塑国际事务。因此,CSIS就“云服务政策”正在开展一系列项目,并为美国制定未来云政策提供建议。本报告是系列报告之一,重点着眼于东南亚的云服务,因为这是一个战略上至关重要的地区,而且CSIS认为中国在该区域进行的云计算竞争具有商业性和战略性。
中美云服务竞争将给东南亚地区带来哪些影响?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编译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的内容,供关注东南亚云服务市场的读者参阅。
1、选择云服务提供商(CSP)不仅可以建立对云供应商的依赖,还可以建立对使用云的数字技术供应商的依赖。其中最主要的是电信和金融网络,但也有大量且不断增长的设备,例如机器人或自动驾驶汽车。
2、东南亚是数字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展开云服务竞争的本质是经济和商业,更关注发展而不是安全。“发展”和“主权”是该地区国家云政策的主要驱动力。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只强调国家安全风险而不强调经济机遇的呼吁是没有说服力的。
3、美国在全球推广可信云或将重塑东南亚政治和商业格局。云服务竞争,并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国家间的竞争。
为什么云服务具有战略意义?
在一场双方可能都倾向于避免直接使用武力的持久竞争中,技术和信息在创造国家力量和塑造国际关系方面变得更加重要。数字化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创造新的国际影响力和实力,云服务因此成为战略问题。如果提供商或其政府不值得信赖,云服务会产生很容易被利用的依赖关系。
云计算的潜在风险可分为几类:
• 存储在云中的数据存在安全性,其中的风险将取决于数据的存储、加密和管理方式。如果数据在没有适当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存储在国界之外,主权和隐私也会面临风险。
• 云服务在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来自不值得信赖的提供商的云服务会给安全和主权带来风险,并可能造成胁迫、间谍活动或数据和服务中断。
• 未能充分利用云还会降低经济增长和创新,从而损害国家安全。
• 提供和运营云使得客户可能会使用按照供应商标准构建的其他技术,从而在未来几年内形成一种“供应商依赖性”。
选择云服务提供商(CSP)不仅可以建立对云供应商的依赖,还可以建立对使用云的数字技术的供应商的依赖。其中最主要的是电信和金融网络,但也有大量且不断增长的设备,例如机器人或自动驾驶汽车。如果没有云,电话和网络将无法工作,航空公司和银行依赖云,很快汽车和工厂也将同样依赖云。这使得谁操作云、在什么规则和条件下操作成为安全的基本问题。
东南亚的云服务竞争关键——发展和主权
东南亚是数字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作为云计算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它成为任何大型通信服务提供商都想参与竞争的市场。另外,这也是一个政治多元化的地区,其国家范围从大国印度尼西亚到小国新加坡。
鉴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活力,东南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正在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东南亚的总收入接近4万亿美元。缅甸等一些国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则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都拥有浓厚的创业文化,例如依赖云服务的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美国和中国的云巨头正在争夺这个重要的区域市场。
竞争的本质是经济和商业,更多的是关注发展而不是安全。“发展”和“主权”是该地区国家云政策的主要驱动力。各国对这些主题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在该地区竞争的政策需要能够以吸引其他国家的方式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意味着,对于东南亚的一些受众来说,只强调国家安全风险而不强调经济机遇的呼吁是没有说服力的。
东南亚官员有时将他们的处境描述为一只被困在两只争斗大象之间的老鼠。美国的技术更好,拥有重要的盟友,许多国家的东盟官员普遍倾向于美国及其盟国倡导的国际秩序;然而,该地区大多数国家与中国有着长期的联系,老挝、柬埔寨等少数国家坚定地站在中国阵营。但其他东南亚国家更愿意平衡与这两个竞争对手的关系。
这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格局。东南亚云对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需求增加,推动了其对云服务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为首的数字科技初创企业数量的增加。美国云公司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但中国云服务公司打算取代它们。
数据本地化和数据主权
数据本地化是一种全球现象,即各国要求将其公民的数据存储在其境内。数据治理已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理解到数据的价值,将其视为国家资源,并寻求确立对其主权控制。
与许多政府的希望相反,数据本地化并不能提高安全性,而是可以削弱它。数据本地化法律通常寻求确保在一个国家创建或获取的数据在该国家存储、处理和有时使用。几年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有数据本地化法规。现在,超过一半的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数据本地化规则。各国将本地化规则视为提供“数据主权”的工具,并利用跨境数据流的要求和限制。本地化不能提高安全性,但数据本地化要求可以允许当地执法部门访问国家存储的数据,至少在欧洲,可以防止美国政府访问数据的风险。困境在于,这些限制可能会损害经济增长,甚至损害安全,就像乌克兰不得不匆忙修改其数据本地化法律,以允许其将重要数据转移到俄罗斯攻击无法触及的地方一样。
东盟采取了与欧盟类似的数据本地化方法,一些东盟国家正在根据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采取类似(但不太严格)的政策。如果个人数据被传输或存储在母国之外,这两个地区都对保护个人数据的隐私有着强烈的兴趣。然而,一个主要区别是,东盟作为一个地区缺乏欧盟委员会的正式监管机构来管理这些措施。东盟国家也更能意识到过于严格的监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后果。
数据本地化要求造成的一种紧张关系是,它们可能与东盟国家对其经济数字化、电子商务发展和创建区域一体化数字经济的强烈兴趣背道而驰。《东盟电子商务协定》第7条要求成员国努力“消除或尽量减少跨境信息流动的障碍”,同时考虑“适当的保障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机密性”。同一条款还禁止成员国将国内计算机设施或数据中心作为国内商业的先决条件,这为签署国提供了灵活解释其承诺的能力。该协议没有特别提到云服务,但它呼吁安全、可靠和保密地改善跨境信息流。
其他条款支持改进数据治理并确保负责任的跨境数据流动。东盟数字数据治理工作组于 2021 年通过了自愿《跨境数据流示范合同条款》(ASEAN MCC),为东盟外数据传输提供了模板。新兴的监管环境将塑造云服务市场并为云服务提供商(CSP)创造机会。
东南亚云服务提供商:中国公司正在赶超美国公司
东南亚市场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CSP)是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美国和中国公司。美国公司在该地区仍然占据主导市场份额。AWS、微软和谷歌仍然占据东盟最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云计算公司在东南亚面临着来自中国主要竞争对手的日益激烈的竞争。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许多欧洲国家不愿依赖中国服务提供商(考虑到它们与中国政府的联系),中国企业已转向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国内云市场放缓,东南亚不断增长的经济体尤其具有吸引力。中国企业提供价格较低的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培训等其他福利,这对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有吸引力。中国的云公司提供低成本、可扩展的解决方案。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等中国科技巨头正在东南亚建设数据中心,投资数亿美元并不断增加服务。腾讯和华为已经声称在该地区拥有的数据中心数量比 AWS、微软或谷歌还要多。
腾讯在游戏、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领域拥有大量业务,目前的市场份额低于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巴巴,但在其他领域的实力使其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阿里云是中国领先的云提供商,提供包含人工智能功能的服务。华为云是华为资源丰富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提供6G和云服务(而6G将依赖于云)来重新获得市场主导地位。一些较大的区域公司寻求通过使用多个云服务提供商(CSP) 来提高弹性。随着该地区竞争的加剧,情况将会发生变化。
美国在全球推广可信云或将重塑东南亚政治和商业格局
在某种程度上,云竞争围绕价格和服务展开,但还有同样重要的政治和外交层面的因素,即围绕该地区对中国/美国的态度展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该地区政治、商业和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塑造云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市场。地区国家对华政策将保持微妙平衡。指出来自中国的风险本身不会改变人们对云计算供应商的看法。
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目标在不同程度上是平衡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关系,保持自主权和进入中美这两个重要市场的机会。为了让美国参与竞争,东南亚和其他南半球国家需要采取一揽子全面措施,强调经济发展,同时考虑到主权问题。美国及其盟国应当诉诸该地区避免中国主导的愿望,强调与西方安全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供应商数字信任的好处。美国可以通过强调加速经济发展的积极议程,以对其企业和东南亚国家都有帮助的方式塑造竞争。
对于东南亚来说,促进发展和增长的行动比军事或安全论据更有说服力,对于南半球大部分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云服务竞争,并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国家间的竞争。于是,CSIS就此向美国政府提供了以下具体建议:
• 制定强调经济增长的综合方针;
• 强调值得信赖的网络和云服务的重要性;
• 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合作,以建立信任;
• 通过扩展跨大西洋协议致力于隐私和数据保护;
• 简化对外援助流程,将云和互联互通作为重中之重;
• 扩大劳动力培训和援助,特别是网络安全培训;
• 将值得信赖的云计算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 向各地区受众强调值得信赖的云对于与美国建立更广泛的安全关系的重要性;
• 重新考虑可能削弱美国公司实力的国内反垄断举措;
• 展现改善与该地区贸易关系的承诺。